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?应该怎么办?

Pinky Wang 记忆的瓶子Pinky
2024-09-27

作者|Pinky   来源公众号:记忆的瓶子Pinky


相信不少朋友有“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”的感受,说真的,我也有同感!面对五岁的女儿,我每时每刻都在感慨:她的想法怎么这么多🤔


今天早晨刚给编好“嫦娥”辫子,结果临出门的时候告诉我:“妈妈,我不想扎辫子了,我今天想戴公主发箍。”当时我的心啊,忍不住吐槽那为什么还要让我编辫子呢。


可是她就是临时想到想戴发箍,这也埋怨不得孩子。于是我告诉她:“可以,只是妈妈好不容易把辫子编好了,你可以拿着发箍中午再戴,发箍一直戴着也会不舒服”。


最后的结果是:扎着辫子,拿着发箍,去了幼儿园。


孩子的想法就是这么多,没办法。哈哈哈,接下来首先说说孩子为什么越长大越不听话。


我想原因有以下:

①因为孩子有了更强的独立自主能力,能够独立思考很多事情了;
②因为父母每天重复的说教让孩子感到心烦;
③又或者是因为父母说的事情明明就是错的;

随着孩子的长大,很明显孩子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,越来越不容易被说服,需要真的摆事实讲道理,不能靠哄骗,更不能靠批评打骂。

随着孩子的长大,很明显感觉孩子越来越接受不了爸爸妈妈说教式教育,就像我女儿xier喜欢让凡事点到为止,自己就知道做错了,不想一直不停地被说,那样她感觉自己被批评了,会很不开心。

随着孩子的长大,他们学习了很多的知识,明白了更多的事情,有时候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爸爸妈妈还要厉害。

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,妈妈说的不对,就会表现出“不听妈妈话”。

其实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别人夸孩子“听话”,虽然别人感觉这是褒义词,可是在一个母亲眼中,这可不一定是褒义词。

“听话”一词查字典可以发现,有听从、顺从、服从的意思。

一个孩子很听话,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会听从、顺从、服从别人的意见和安排。这种情况下,自己的想法在哪里?独立思考能力,批判精神在哪里?

与让孩子听话相比,我更想孩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批判精神,只有这样才不容易上当受骗。

至于怎么做,我想结合自身经验以及曾经读过的几本书,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
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“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”的观点。


孩子听话不一定是好孩子,他可能仅仅是表现的很听话,孩子不听话也不一定不是好孩子,他可能太有独立自主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精神了。

所以当孩子听从我们的想法的时候,我们高兴,当孩子不听从我们想法的时候,我们也不需要生气。

其次,当孩子表现“不听话”的时候,平静下来,询问孩子的想法,一起寻求解决办法


我自己很怕冷,秋冬季节,寒风凛冽,每次出门我都恨不能里三层外三层,所以会不由自主的给女儿xier也多加一层衣服。

这时候她就会不听从我的安排,她态度很坚决地告诉我:“妈妈,我不冷!”

可是作为妈妈,我依然担心孩子在外受冻。我就会提议:“这样吧,妈妈感觉外面很冷,你可以少穿衣服,但是妈妈要带一个马甲放到背包里,如果你冷了,就把马甲穿上。”

然后事情就解决了!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大事。

比如涉及到写作业,孩子没有听从父母“马上写作业”的安排。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呢。

“我知道你现在想玩不想写作业,我们商量一下,你看看以后是放学后立马写作业比较好,还是玩半个小时再写作业?”

总之,只要我们打心里认为,我们跟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,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,很多问题可以好好沟通协商,大多数问题都能找到最优解。

第三,尽量控制自己情绪,避免说教式的教育,更要避免语言上对孩子带来伤害


不得不说,亲子交流过程中能否顺畅,能否在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,如何说是关键。

都说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语言的力量简直太强大,直接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好坏,甚至影响孩子的未来!

在跟孩子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沟通方式如下:

表扬具体行为
  • ❌画得好!

  • ❌干得好!

  • ❌太棒了!

  • ✔️我喜欢你画的那栋房子,看起来好像在微笑

  • ✔️我很佩服你为这幅画下那么多功夫

  • ✔️我很喜欢你做算术题时聚精会神的样子


界定自己而不是孩子
  • ❌ “你年龄太小,十点以后不该在外面逗留”。

  • ✔️“我需要你十点前回到家”

  • ❌ “你还太小,不能去酒吧”

  • ✔️ “我还没准备好让你去酒吧”。


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
  • ❌ “你必须去上学!

  • ✔️“你真的不想现在去上学,是吗?

  • ❌“快穿上外套!

  • ✔️“你怕热,所以才不想穿外套是吗?

    那我们待会儿到外面,你觉得冷时再穿。


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
  • ❌“别哭了,有什么大不了的!

  • ✔️ “你看起来不开心,需要拥抱吗?

    过来让我抱一下,我会陪着你,直到你感觉好一点。


使用正面语言
  • ❌ “不要在墙上画画!

  • ✔️ “墙不是用来面画的,纸才是画画的地方,这里有一些纸。

  • ❌“不要打人!

  • ✔️“用嘴巴告诉他怎么做,而不是用拳头。


幻想的方式
  • ❌“别闹了,家里没有香蕉,闹也没用!

  • ✔️“你很希望可以吃到香蕉对不对?

   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!


只描述问题
  • ❌ “你把牛奶洒了,你知不知道?

  • ✔️“牛奶洒了,我们需要一块抹布。

  • ❌“你怎么把瓶子打碎了,太不小心了!

  • ✔️ “瓶子打碎了,我们需要一把扫帚。


等准备好了
  • ❌“你怎么还不会上厕所?

  • ✔️ “等你准备好了,就能像爸爸、妈妈那样自己去厕所了。

  • ❌“你怎么这么胆小,都不敢下水游泳!

  • ✔️“没关系,等你准备好了,就可以进水里玩了。


避免总说不,避免说不尊重孩子的话
孩子:我能去朋友家玩吗?
  • ❌“不,你不能去。

  • ✔️“我们五分钟后就要吃饭了。

  • ✔️ “当然可以,吃完饭就去。

  • ❌“跟你说话啦,听见没有?

    你聋啦?

  • ❌“你瞧瞧人家***,再瞧你!

  • ❌“我今天不信治不了你!

  • ❌“我这辈子是指望不上你了”

  • “❌你这辈子完了!

  • ❌“你怎么这么不争气”



第四,建立起孩子对自己的信任,关键时刻懂得退后一步,懂得倾听,这一点很重要


作为父母,我们应努力扮演好导师的角色。我们希望得到孩子的信任。

我们年复一年地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,养育、教导他们,和他们一起玩耍,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建立信任。

建立信任,退后一步,懂得倾听,不插手太多。

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是去倾听,去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,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孩子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。

跟女儿一起走在路上,看到台阶,我忍不住提醒她注意台阶,她特别生气,她说“妈妈,我早就看到台阶了,你不用提醒我”。

类似的情形每天都在上演,吃饭前我忍不住提醒她洗完手再吃饭。走在路上人多的时候,忍不住伸手去保护她……

女儿现在已经把这看成了“妈妈插手我自己能做好得事情” 

所以现在除了涉及安全健康方面的事情,我会努力控制自己少伸手,给予女儿更多的自主发挥权。

第五,爱和陪伴至关重要


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,晚上一起吃山楂,女儿xier吃了四五个山楂就不吃了,因为她不想胃不舒服(之前我又告诉过她,吃太多酸的,胃有时候会不舒服)。

后来还剩下最后七八颗山楂,队友想都吃了,就问xier要不要吃一个,她抬头问我:“妈妈,我还能不能再吃一个?吃完会不会胃不舒服?”

我告诉她“多吃一个,应该不会”,然后她才吃。

队友当时说了一句话“xier挺听妈妈的话”。

细想一下,发现xier的确很多时候特别尊重我的意见,很多时候也会听从我的建议。

为什么会这样?我想跟我做了四年全职妈妈,每天24小时一直陪伴照顾孩子有很大的关系。

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在成长阶段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照顾和陪伴,直接决定了孩子喜欢、亲近、信任我们的程度。

没有这些照顾和陪伴,我们可能就会变成孩子本应最熟悉最信任的陌生人。

读《自卑与超越》这本书的时候,有一段话让我感触特别深:

母亲要懂得照顾孩子,并让他学会独处,还要为他考虑空气、室温、营养、睡眠、生理健康和卫生清洁等方面的因素。

她时刻都在给孩子提供机会,让孩子喜欢她或者讨厌她、亲近她或是排斥她。

还有《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》这本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:爱的库存

如果帮孩子念故事书是“爱的时间”,以一天一本来计算就好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三年就是一千本。这一千本相当于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时间,它就是父母给孩子的“爱的库存”。

当我们开始累积这些“爱的库存”时,短短两三年内,可能还感觉不到它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力。

但等到有一天,我们要在生活中教导孩子规矩,或是设下父母的规范时,就会发现,给孩子爱的库存愈多,孩子愈容易教导。或是说,孩子愈愿意被教导。

我认为不仅仅给孩子读绘本是积累“爱的库存”,每天陪伴的亲子游戏、洗澡时间、睡觉时间、聊天时间、搂搂抱抱时间。

很多事情都是在积累“爱的库存”,以后娃是喜欢我们,还是不喜欢我们,都缘于这些日常照顾沟通交流中。

而且娃跟谁越亲近,语言方式行为方式越像谁,以后在很多事上也更容易听得进去谁的话。我们给予孩子的陪伴照顾和爱愈多,孩子愈容易教导、愈愿意被教导。

好像真的是这样!

所以,如果父母没有用爱陪伴孩子,只有说教,那么孩子也许会排斥被管教被教育。

以上,仅供参考,育儿不易,一起加油,比心♥️

以上,瓶子🫰


参考资料:


1.[美]阿黛尔·法伯;伊莱恩·玛兹丽施.《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,怎么说 孩子才肯说》.中央编译出版社.

2.菲利帕.佩里.洪慧芳译.《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》.中信出版集团.

3.汪培珽.《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》.长江文艺出版社.

4.[奥]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.《自卑与超越》.中国妇女出版社.

5.黛安娜·塔文纳.和渊;屠锋锋译.《准备》.中信出版集团.

 文章精选



(点击下方词卡查看文章)#好书分享#绘本共读#早教启蒙#育儿分享#母婴好物#个人成长
#幼儿园#一封信



哈喽,我是瓶子,药学法律双背景硕士,在这里分享好书好物|英语启蒙|陪读绘本|育儿干货,关注我,一起跟孩子共同成长~~


如果喜欢这篇文章

转发点赞在看🌹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记忆的瓶子Pinky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